以文化人 崇实尚新
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创建于2015年7月。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旅游管理2个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国际中文教育是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文物与博物馆是学校重点学科,都被列为学校学科强基筑峰工程硕士学位点培育重点项目。建有中文工作室、社会工作实验室、法学实验室、旅游管理实验室、微格教室、书法教室6个实验实训室,实验室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50余万元。建有山东省地方立法基地、山东省兵学文化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山东省生态文化社科普及教育基地、滨州文学研究中心、滨州学院航空文化研究中心、滨州学院航空法治研究中心、滨州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滨州学院南高加索研究中心、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和平台。
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在读博士4人;6人为硕士生导师,21人为双师型教师;1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入选十佳滨州文化英才,2人入选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1人入选学校杰出人才、4人入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3人被评为滨州学院教学名师。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20余名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院师范人才培养富有特色。在师范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重情怀、强能力、促发展”的育人特色。面向基础教育,建立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培养机制,为培养卓越教师奠定了良好基础。2016年以来,通过打造“传统文化艺术节”、“学生党员教育管理365工程”两个学生工作品牌,围绕师范生综合能力提升,成立了文化生态学研学会、百草文学社等9个学生社团,开展了“学生古诗文阅读”、“语言调查”、“创意写作”、“文化生态学研学会系列研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实践能力。省级优秀大学生社团“黑眼睛话剧社”,集演出与创作为一体,多部话剧荣获省级奖励;校级优秀社团“百草文学社”引进名家指导创作,并出版校内刊物《百草》《语文教育探索园地》,举办了语文教育论坛。学生荣获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连续5年成绩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学生以第一作者立项各类课题86项、获得成果(学术论文、作品、专利等)35项。近三年,本科生考研升学率达34.47%,32名专科学生通过获取自考文凭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专科生升本率达54.69%。2021年3月,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2年9月,历史学专业参加了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专家组对我校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专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办师范教育有积淀、有特色、成绩突出,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开展专业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
学院教科研成果丰硕。2项教学成果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学成果荣获滨州市社科优秀成果1等奖。荣获省优秀共享课程一等奖1项、省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1项。立项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省一流课程3项、省在线开放课程7项、校级教学和课程项目18项。荣获学校审核评估工作先进集体、学校2017-2020年度教学工作先进集体。1人荣获山东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立项国家社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课题1项、教育部“汉语桥”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5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计划项目1项,以及市厅级科研项目50项、校级科研项目27项,到账经费215.1万元;立项横向课题30项,到账经费1025.22万元。出版教材、学术著作55部,发表学术论文251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论文50篇,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市厅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3项、二等奖43项。荣获学校2017-2020年度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地方立法研究院课题调研报告《运用法治方式推进我省“厕所革命”的相关问题和制度设计——以“农村厕所”革命为视角》得到了省人大的高度重视,获得省委书记刘家义的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