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情况
2006年,滨州学院作为全国地方普通高校设置了第一个飞行技术本科专业,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填补了山东高校专业设置空白。为了更好的服务民航事业,扩大办学影响,2007年,依托飞行技术专业,设置交通运输本科专业(民航机务工程方向),招收本专业第一批学生28名,目前已有13届毕业生。
在专业建设上,秉承以服务民航为宗旨,以就业民航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本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民航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民航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3年,与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建设校企共建本科专业,2015年,成为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专业,2016年,位列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建设专业,2017年获批中国民航局CCAR147维修培训机构,2018年飞行学院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建成中国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点,2020年获批中国民航局CCAR-66R3执照试点培训资质,成为继中国民航大学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之后第三家获此资质的本科高校。2021年,成为华东地区第一家以产教融合、产教衔接和商业三种方式实施维修执照培训的本科高校,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被民航局认定为航空工程特色专业,学校也成为航空工程类专业院校。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民用航空运输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业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素养以及扎实的航空器维修专业知识,具备航空器维修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民航精神,能在航空公司、维修企业、民用机场等单位中,从事航空器航线检查、故障诊断、故障排除和维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预期毕业5年左右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目标1: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民用航空维修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民用航空器维修领域的实际问题,胜任所从事的岗位职责;
目标2:具备良好的民用航空维修工程师的职业素养,能够在航空器维修和排故实践中综合考虑环境、维修人为因素、技术文件等因素影响,完成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和故障排除,保证飞行安全;
目标3:能够取得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具备航空器维修要求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能担任航空器维修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航空维修任务;
目标4:能在民用航空器维修领域的故障判断、故障排除、维修方案实施、MEL评估、适航指令和服务通告评估、维修控制、生产计划等工作中关注相关新技术,并将之用于不断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目标5: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在终身学习、民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发展和领导能力上表现出担当和进步。
三、学制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可视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短三年,最长不得超过八年。
四、主干课程
飞机结构、飞机系统、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系统、航空发动机结构、飞机液压传动与控制、维修管理、航空维修工程学等。
五、专业优势特色
交通运输本科专业(民航机务工程方向)通过加强与国内外航空院校和航空公司的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培养思想过硬、基础扎实、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实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战略联盟日益巩固
通过企业资金、设备、航材的投入,共建内涵丰富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室,以及融学生实训、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了行业共享、服务专业实训教学与培训的“公共实训平台”。节省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可同时服务于师生和企业的校内专业实验室。
2.人才培养机制独特,专业方向日渐鲜明
依托民航行业需要,构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既立足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又充分结合CCAR147部和66部对机务人才基本技能的要求。形成了融合国内外行业标准的有民航特色的专业建设,办学思路特色鲜明。
3.“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逐步形成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创建“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目前,已经建成了一套规范的产学合作教育指导文件,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