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特色 树品牌 服务地方展魅力——历史系社会工作服务地方事迹稿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6-10-19浏览次数:183

 

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是地方院校的根本职责。历史与社会学系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建设人才需求状况,努力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主动对接地方、服务社会,探索出了一条以社区为载体、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服务地方之路。

一是紧贴区域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当前滨州市大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区建设的社会发展战略,我系组织专人开展了社会工作人才需求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调整。调整之后的课程体系突出了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社区工作理论素养和工作实务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相融合。

二是发挥智力优势,搭建为地方服务的沟通平台。为更好的服务地方,我系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通过校地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搭建了多个合作平台,有效的促进的服务地方的实现,近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第一,科学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我系教师与滨城区民政局合作进行的《滨州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滨城区城中村改造中居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等研究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滨州市在社区服务及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决策依据。第二,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地方社工人才队伍素质。几年来,我系承担和参与了滨州市民政局、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博兴县民政局、学苑社区、彩虹湖社区等多次社区工作人员培训任务,受训人员达500余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将课堂搬进社区,提高实践能力,构建师生进社区的长效机制。我系党政领导班子,按照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标,积极推进师生进社区活动,将课堂传授知识与社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几年来,我系先后有5位教师到社区顶岗锻炼,系里并规定,每位社工专业老师每学期至少2次深入社区进行调研,为社区提供咨询等;部分课程教师带学生走进社区、进入物业讲授,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措施,是师生们了解了社区,了解了社会,帮助社区解决了疑难,同时提高了自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

在总结几年来学生进社区经验的基础上,我系探索了一条社区服务长效机制,通过“社区主任助理”、社区调研、社区实践、暑期社区品牌服务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社区服务,在服务中锻炼、在服务中成长。近三年来,我系学生立项的9项校级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课题中,6项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周末和其他课余时间深入社区调查获得的成果;依托社会工作专业组建的历史与社会学系大学生“服务社区行动计划”实践团于200720082012年度3次被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5名志愿者被评为社会实践优秀学生;从社区调研起步的“调研山东”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中,2篇调查报告获三等级,2篇获优秀奖,总计19人次受到团省委表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曾对我系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