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系素质教育开展情况介绍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6-10-19浏览次数:112

为了使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丰富课余时间,培养和锻炼的创新能力,城市与环境系实施了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战略,依托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大力开展专业主题活动,承办或参与包括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环保作品设计大赛、标本制作大赛、地球一小时活动和节水节电倡议等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在系层次制定素质拓展的对策和措施,实施了“城市与环境系班级考核办法”和“实验室开放实施办法”等,将素质拓展内容纳入班级和班主任考核,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实施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将生态中心和系内教师科研项目分解,形成多个适合学生的小型科研课题吸收学生参加项目,鼓励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贯彻本科生导师制,将本科生当研究生培养,导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的管理,负责学生学业辅导、心理纾解、课外实践活动、考研指导等工作,系内定期调度,促进该项工作开展;在教学方式上借鉴研究式教学,在教学重点上突显学生能力培养。

在此背景下,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系在学生素质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先,在大创项目方面,2012年我系学生承担3项,2013年承担7项;本科生发表研究论文仅第一作者就达到6篇,其中,2009级学生李婷发表论文被EI核心收录;在专利申请方面,2008级学生母凌燕申报国家专利4项,2012级学生张璐千获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家庭生活用水再利用装置”1项,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其次,为了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所学的理解。我系在假期中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由参与活动的学生成立4支社会实践队,每支队里均有专业教师指导。其中申报省级项目1项,校级重点团队1项。通过平日里对学生的创新培养,我系在2012年完成SRTP结项四项,立项两项,2013SRTP结项两项。

为了使我系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我系组织完成了2008届、2009届、2010届三届共180人创业培训,完成近500人次的就业创业课程,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训。其中2010届毕业生目前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的占到了总人数的30%。在大三大四阶段,实施本科生顶岗锻炼计划,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思路,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和管理岗位进行轮换实习,使学生能体会到岗位的责任、艰辛,缩短了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差距,当学生拿到企业给与的补贴,或在企业实习阶段找到毕业论文选题并取得较好的成绩的时候,学生感叹的说不虚此行。

最后,在对学生教育中,贯彻危机教育、蓝领教育,让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就产生一种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在学好第一课堂的前提下,融入我系“三育人”教育的氛围中,积极投身第二课堂,在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努力进取;在就业中,降低学生对职业过高的期望值,使学生脚踏实地,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踏实学习、做事,甘做蓝领。在学生考研方面,我系几个专业一直保持较高的考研录取率,其中生态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2013年考研工作中,上线录取率均为100%,参与调剂的学生在素质、创新、动手能力等环节得到报考学校老师的认可,全部被录取,体现了我系在素质拓展方面的扎实基础。